哲学理论
- 三大唯物主义:古代朴素、近代形而上学、现代辩证
- 两大唯心主义:客观、主观
- 可知论、不可知论(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)
运动和静止
- 运动:物质变化及其过程
- 静止: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
概念的关系:对立统一(同一类型)/不可分割(不同类型)。
唯物论:物质、意识和实践
- 实践:物质和意识间唯一的桥梁
- 意识: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
- 物质、意识通过实践转化
- 依赖又相对独立
- 物质决定意识、意识反作用于物质
物质的统一性原理
- 世界是统一的(唯物主义、唯心主义)
- 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(唯物主义)
-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(马克思主义)
辩证法
两大总特征
- 普遍联系
- 永恒发展
五对范畴
- 原因和结果:前后相继 & 彼此制约
- 相互作用
- 关系复杂多样
- 必然和偶然
- 必然是内部,偶然是外部
- 偶然后面是必然
- 相互转化
- 可能和现实
- 现象和本质
- 内容和形式
三大规律
- 对立统一规律
-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
- 质量互变规律
- 必要准备、必然结果、相互渗透
- 否定之否定规律
客观辩证法、主观辩证法
唯物辩证法 = 客观辩证法 + 主观辩证法
认识论
- 实践: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
- 实践主体、实践客体、实践中介
- 分为物质生产实践、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
- 认识: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。
认识的第一次飞跃
- 从实践到认识
-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
经验主义 <-
感性认识 <->
理性认识 ->
教条主义
认识的第二次飞跃
- 从认识到实践
-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
- 认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:理性因素、非理性因素
- 理性认识 != 理性因素,感性认识 != 非理性因素
认识的两大规律
- 反复性
- 无限性
真理与谬误
真理的特点:
- 客观性
- 一元性
- 绝对性
- 相对性
- 具体性
生产力和生产关系
生产力:
- 生产力是物质
- 生产力 = 生产资料 + 劳动者
- 生产资料 = 劳动资料 + 劳动对象
- 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,其反应了经济时代
- 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、是第一生产力
生产关系: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
- =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(最基本、决定性) + 人与人的关系 + 产品分配关系
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
- 经济基础:生产关系的总和
- 生产力
--决定->
生产关系--决定->
经济建筑 - 上层建筑: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
- 国家政权
--核心->
政治上层建筑--主导->
上层建筑 - 经济基础
--决定-->
上层建筑
社会基本矛盾:生产力 <->
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 <->
上层建筑
剩余价值
- 具体劳动:形成使用价值
- 抽象劳动:形成价值